查看原文
其他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场之维、文化之维和创新之维

张飞岸 理论周刊
2024-09-16

点击“理论周刊”关注我们

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构建的立场之维、文化之维和创新之维。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在这三重维度上突破了西式自由民主的话语霸权,具有立场上的人民性、文化上的中国性和理论上的创新性,充分理解这三重维度,有利于深刻领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土话语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场之维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是研究对象具有主体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自然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类社会。人是有立场和利益的能动性存在,因此,社会科学不可能是价值无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为最大多数人服务的立场。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的民主观。

在学术研究领域,民主是个可争议性的概念,不同的民主概念对民主的核心价值指向具有不同的看法,民主前面的形容词就是对民主核心价值的确认和规范。西方主导的自由民主观认为民主的核心价值是自由。人民民主观认为民主的核心价值是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观从源头上说,起源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卢梭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分割,民主的目标是确保“公意”的实现。自由民主观的立论前提是对“公意”的否定,不承认人民有整体利益,社会由不同的个人和团体组成,因此,只有“众意”,没有“公意”。民主的本质是“众意”之间的竞争,并且为了防止多数形成稳定的侵犯少数权利的“众意”,还要对政府进行限权,防止形成多数的暴政。自由民主观可以说是一种没有人民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它用多元否定多数,通过制度安排把本可以联合的人民进行横向和纵向切割,防止人民联合起来侵犯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人民民主观批判了自由民主观的反人民性。个体、团体利益的差别固然存在,但这种差别并不妨碍人民整体利益的存在,更不具有相对于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优先性,民主必须确保人民公意的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民民主观的完善与发展,它在强调人民立场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过程化,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的互动贯通,让人民民主运转起来,让国家权力更好地掌握在人民手中,为人民服务。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文化之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构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民主概念,是对中国传统民本主义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有着悠久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主义传统。从西周开始,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就是中国先贤的政治理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肯定了国为民有的观念,“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申明了国为民享的主张,只是由于民治思想的缺乏,中国传统民本主义离民主政治尚有一步之遥。究其原因,如徐复观所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很少站在被统治者的地位来谋求解决政治问题。于是政治问题,总是在君相手中打转,以致真正政治的主体没有建立起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本主义理念的基础上,将人民确立为政治主体,由官为民做主转变为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实现了民本主义的民主化。

民本主义的民主化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体现为两个层面: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虽然强调以民为本、天下为公,但由于皇权专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中国古代民本政治并没有公有制依托,意识形态上是民本主义,制度设计上却是君本主义,以至于以民为本的理想政治只能寄托于君主和官僚的个人品行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民当家作主创造了政治、经济基础,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民才能成为政治的主体和本体。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强调人民整体利益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具有共同的整体利益,但作为整体的人民又分属于不同的阶层、职业、家庭,很难自发形成公共意志,在这个意义上,人民民主恰恰需要一个能够超越个人和集团私利,帮助人民形成并实现公共利益的组织,在中国,这个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力量,没有党的领导,公意就会被众意瓦解,人民民主就难以运行。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实现了对古代民本政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继承了国家权力执政为民的民本宗旨,又克服了人民主体缺位的制度障碍,实现了传统民本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的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之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顶层设计的民主话语,是在西方自由民主模式遭遇结构性危机的时刻推出的中国民主概念,这一概念无疑具有标识性和创新性,能够引导国际社会的研究和讨论。

202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该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民主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直面自由民主的虚伪与危机。自由民主强调民主的选举性、程序性、间接性、限权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是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针对自由民主的表演型特质,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自由民主是一种代表资本利益的民主,它把自由凌驾于平等之上,把竞争凌驾于治理之上,导致了普沃斯基所说的四大病症:第一,它无法解决社会经济领域的不平等问题;第二,它无法提供人们认为有效的政治参与;第三,它无法保证政府去做它应该做的也无法保证政府不去做它不应该做的事;第四,它无法在秩序和不干预之间找到平衡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局限性,既可以解决社会经济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过程的政治参与渠道;既使权力受到了人民监督又没有约束权力治理国家的能力;既赋予了市场经济充分的自由又为国家干预经济、维持秩序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手段;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是一种可供借鉴的不同于西方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形态。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理论周刊(ID:lilunzhoukan)【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欣欣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推荐阅读 -


1、新质生产力解析|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域外观察|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面临两个安全困境

3、灼见|保有乡村的本色就是要保证这“三个安全”

4、周恩来:“中西医结合是我们的方向”

5、谈谈对干部教育培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认识

6、中国故事讲述:从“中国是什么”转向“中国为什么”

- 理论1点点 热门视频推荐 -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理论周刊视频号,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llzk123@126.com


推荐给大家,请戳在看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理论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